更新时间:2022.06.14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是指,行为人违反了相关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规定,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在发生事故之后,行为人明明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行为而造成了该交通事故的局面,但是却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救助等措施,而是驾车逃离或者
肇事逃逸,并且在交通事故中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由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由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的现场,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了一系列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等不能确定的行为。其目的也是为了逃避相关的责任。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逃逸的,应该要负全责。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的,
具体如下: 1、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是行政案件,将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如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是刑事案件,将受到3-7年的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逃逸致
肇事逃逸有案底。 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就会留下犯罪的案底。如果不构成犯罪,就不会留下犯罪案底。 公民的案底一般是由于其受到过法律制裁所留下的,任何案底都会进入个人的档案,而进入个人档案之后,案底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工
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算刑罚。交通事故后肇事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会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基础上,对其自首从轻处罚,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除外。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对自己是否存在肇事逃逸行为,可以回想自己近期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可以拨打122交警电话进行询问
交通肇事犯罪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视具体情况而定。交通肇事逃逸,交警接到报警后会勘查现场,调看监控等采取一些手段,但有些路段监控少,可能一时半会还找不到,所以是不确定的。肇事逃逸后交警一般在三个月内处理并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