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处理工伤争议的途径是: (1)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职工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 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亡,即使职工本人有一定责任
应带齐相关材料及申请书到有管辖权的仲裁委递交材料立案。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会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情形而中断。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为调岗产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解除劳动合同和工伤赔偿产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双方在解除时可以协商处理上述事宜;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权益。申请时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2份);证据清单和
1、先了解案情,确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现在有些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一旦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就很难确定用人或用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 2
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仲裁的,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裁决。如果案件复杂,需要延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劳动争议案件后,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就会在五日内决定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如果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就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工伤处理流程为: 1、当事人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鉴定申请并填写工伤申请认定表,提交当事人在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认定和《工伤认定决定书》、完整的病历资料等材料; 2、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对于符合条件申请,鉴定委员会在
工伤是指,劳动者因工作而受伤,因此,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有权享受,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发生工伤后,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产生了关于工伤待遇的争议,这时候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这类纠纷可以按照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来处理。换句话
劳务关系不同于劳动关系,在劳务关系中发生的损伤只能算是人身损害,而非工伤,处理如下: 1、在劳务关系中,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2、提供劳务期间,如果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