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6
提起行政诉讼需符合下列条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相关信息;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等。
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规定: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
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情况,应当提出抗诉。
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提交法律依据以及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即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随答辩状提供自身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中,可以提起再审或者抗诉。如果当事人认为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可以依法申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再审;而各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则可以依法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
起诉的法律依据有:起诉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原告属于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首先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主体必须是人民法院,其次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二次适用,需要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第一次法律适用的基础上再次适用,同时法律依据的适用也仅限法律法规和规章。
行政诉讼二审申请再审之后,如果上一级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再审申请,则当事人可以申请二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申请二审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向其提出检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