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犯罪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
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具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残疾人从是否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残疾人和不具有刑事责任的残疾人
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若犯罪行为人为残疾人的,则我国人民法院在对其进行量刑时一般应当对其从轻处罚。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虽然没有对所有类型的残疾人犯罪量刑是否从轻作出明确规定,但明文规定了盲聋哑、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精神病人在不具备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对精神病人、聋哑人与盲人的不负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理。残疾人犯罪,除了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外,应依照法律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惩罚: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行为。
对于构成领导残疾人乞讨罪的罪犯,应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本罪,单位不是本罪的犯罪主体。
智力残疾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如智力残疾4级经鉴定属于属于精神病人,不能控制和辨认自己行为的,则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民事责任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监护人来承担。若在实施犯罪时具备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