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5
1、上诉人必须适格。凡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授权的委托代理人,都有权提起上诉。 2、上诉人所不服的一审判决、裁定,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上诉的判决、裁定。 3、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4、上诉必须递交符合法律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
首先写明上诉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邮编,身份证号码,电话。被上诉人的基本信息(一审被告)。委托代理人的基本信息。其次要写明案由。再次写明上诉的请求和理由。最后上诉人签字,写明日期。
一、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 六、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 七、明确行政应诉工作职责分工。 八、加强行政应
代理行政诉讼被告应诉方式是: 1、行政机关代理人在接到起诉状副本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和答辩状等其他规范性文件; 2、行政机关代理人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承担举证责任; 3、行政机关代理人应该按时出庭应诉。
行政诉讼提起上诉的方式是: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所规定的上诉期限的计算方式为:如果是判决书,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是裁定书,当事人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行政诉讼驳回起诉的处理方式是: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可以补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间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人民法院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原则,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 首先,从合法性审查原则的适用主体上说,其主体是人民法院,具体由内设的行政审判庭承办。行政审判的组织形式无独任制,只有合议制一种形式。 其次,从审查的方式来看,人民
抚养费诉讼一直不开庭,应当等法院开庭的传票。适用简易程序的,3个月内结案。 适用普通程序的,一般6个月内结案,但院长批准的,可延长6个月,还须延长的,须上一级法院批准。如果逾期不结案,可以去法院监察部门投诉。
行政诉讼受理以后开庭的时间可能是一至二个月后。法律对此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是人民法院必须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当事人在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之后,法院一般会在立案受理后的六个月内择期开庭,并作出判决;如果法院采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会在四十五日内择期开庭,并审结案件。具体的开庭日期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案件的数量等因素合理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