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4
疫情期间不发工资员工可以与企业协商处理的。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因疫情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咨询了解,要求后期补发。因疫情,假期延长和复工延迟属于企业无法预见的客观情况,延迟复工的企业可以在复工后的最近工作日发放工资。企业应注意告知员工延迟发放事宜。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
疫情期间在酒店退款,如果合同内有关于退款的约定,优先考虑合同约定;如果没有,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果构成“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可以予以主张,要求解除或者变更合同。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订票平台、酒店方的一些规定或改签政策。
疫情期间造谣转发不实消息的,涉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尽量选择自己开私家车出行,减少搭乘公共交通,必要搭乘公共交通的,同时建议大家还是要注意对疫情的防控以及注意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乘车时需全程戴口罩、自觉接受测温,分散就坐或站立、外出回来及时进行消毒等等。
(1)疫情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的,当事人确实不能及时行使请求权、民事诉讼时效中止,即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再计六个月。 (2)疫情防控,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是因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
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起哄闹事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感染场所较多,出门买菜也可能导致感染,很难认定感染一定是发
如果原来的工作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合同,且当事人没有上岗的,缓刑期间的工资待遇按最低工资的生活费用发放;如果上岗,则按正常的工资标准支付。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工伤死亡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亡赔偿项目: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其他。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劳动者的出勤、绩效考核得分以及加班情况计算;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月计薪日为21.75天,比如某员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