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中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需注意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也视同为工伤。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工伤保险条例》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由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共六十七条。
工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为十级,一级最严重,一般一级到四级的伤残可以停职留薪,按月领取伤残津贴。同时,用人单位还会继续为伤残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伤残人员到退休年龄后可以正常退休,不再领取伤残津贴,直接领取养老金。五级以下的伤残人员用人单位需要为其
工伤保险条例伤残等级一共有十级,二级伤残为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且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只能在床上或椅上活动,无法工作并且极难进行社会交交往,一级伤残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果没有别人的外力帮助生活无法持续,卧床且意识完全消失,社交能力不复存在等。此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
工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为十级,一级最严重,一般一级到四级的伤残可以停职留薪,按月领取伤残津贴。同时,用人单位还会继续为伤残人员缴纳社会保险,伤残人员到退休年龄后可以正常退休,不再领取伤残津贴,直接领取养老金。五级以下的伤残人员用人单位需要为其
《工伤保险条例》中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 1、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包括下列内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发生工亡的还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
为了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工伤保险出现的新问题,我国对其相关条例进行了修改,首先是提高了我国工伤保险能够覆盖的范围,让更多情况可以使用工伤保险条例,其次是工伤的认定范围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完整准确,然后对于工伤的认定鉴定等程序进行简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