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一)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二)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名誉侵权证据有: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2、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例如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或是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 3、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
侵犯名誉权的证据: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 (三)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 (四)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 (五)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
1、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2、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对于他人名誉权进行侵犯的形式包括有: 1、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2、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设立不安抗辩权的条件是: 1、双方因同一双务合同相互负债; 2、付款义务人履行能力明显降低,存在不能对付款的实际危险; 3、有先后履行顺序,享有不安抗辩权的人为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当事人按照前条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包括以下三点,分别是: 1、侮辱。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2、诽谤。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
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
名誉权侵权的赔偿标准: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任何
专利侵权抗辩事由有以下几种:1、被诉侵权人以专利权超过保护期、被专利权人放弃、被生效法律文书宣告无效进行抗辩的。2、被诉侵权人以专利权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应当被宣告无效进行抗辩的,其无效宣告请求应当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3、被诉侵权人以专利
抗辩权与抗辩的区别如下: 1、对抗的内容不同。辩护的对抗体现在对方的权利没有发生,或者对方的权利虽然发生过,但已经因为某种原因被消灭了。抗辩权是请求权的对抗权,反映在对方的请求权虽然存在,但根据抗辩权享有拒绝付款的权利; 2、当事人是否需要
行使可抗辩权的事由: 1、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当事人履行有先后的顺序; 3、须有先履行合同债务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或者履行合同债务不符合约定; 4、须为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应当先履行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
合同抗辩事由有: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等,这些情况下,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