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如果超过劳动仲裁时效的,劳动者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且如果在仲裁时效期间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形的,劳动者可以提供证据证明仲裁时效中止或者中断,这样仲裁时效会重新计算或者中止计算,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再开始计算,这种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但是没超过仲裁时效,可以通过诉讼程序;仲裁时效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劳动仲裁时效过了是否还能申请仲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正2021)14号)第3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可以起诉维权。超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 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
劳动仲裁五险一金的补偿,具体情况如下: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
劳动仲裁找劳动仲裁委员会协助解决。劳动仲裁会是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受理和处理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需要先向仲裁委员会的申请进行仲裁,之后如果对仲裁的结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