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8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具体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以及一方当事人
(1)法院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不予受理,该不予受理属于程序性问题,故应当用裁定作出。 (2)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3)驳回起诉。 (4)保全和先予执行。 (5)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6)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7)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
规定的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起诉流程: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
民事诉讼败诉后果有: 1、败诉方需要主动履行法院判决书,如果出现拒不执行的,胜诉方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执行;如果事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能还会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败诉方需要承担案件相关诉讼费。
反诉的其他条件: (1)反诉只能是本诉被告向本诉原告提起,而不能对原告以外其他人; (2)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 (3)反诉与本诉必须是适用同种诉讼程序; (4)反诉不能是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5)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必须在事实或法
民事诉讼撤诉的情形有: 1.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在受诉法院通知之期间内仍未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能获受诉法院批准而仍未预交的; 2.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申请撤诉的。
民事诉讼抗诉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质证即作为裁判的根据,导致裁判错误。2.人民法院不采纳公诉人庭前收集并经庭审质证的有效证据,仅因被告人翻供而判决无罪或改变事实认定,造成错误裁判。3.人民法院审判活动
关于民事诉讼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 一、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二、如果因以下纠纷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以及第三人。原告是指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自己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被原告起诉的人就是被告。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