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3
最新《民法典》规定的监护种类主要包括: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与约定监护。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变更监护权的条件有: 1、现有的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的; 2、现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 3、现有监护人实施不利于被监护人行为的; 4、现有监护人去世或者因被宣告死亡、失踪的。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
法定监护人的义务如下: 1、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 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 3、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4、保证未成年人接受学校
监护人的责任规定: 1、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2、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3、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
确定监护人的方式:未成年人的子女是其父母,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般情况下父母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同意并且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下列主体可以做监护人: 1、未成年子女的父母; 2、祖父母、外祖父母; 3、兄、姐等; 4、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 监护人的权利主要包括: 1、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
监护权的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可以变更监护权: 1、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 2、监护人不履行监护权,即监护人有能力但不履行监护的职责; 3、失去监护人。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被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担任监护人,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
指定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责任主要是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违背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等。
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如下: 一、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三、照顾监护人的日常生活,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被监护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 四、对未成年人被监护人的思想、行为
1、保护被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承担责任法律责任有保护未成年人不受到侵害,若是未成年人对其他人造成损失的,监护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父母是未成年子女当然的监护人,若是父母没有出现不能监护的情形,就必须进行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