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1
刑事案件,一般是指检察机关控告行为人涉嫌侵犯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而国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根据检察机关的相关控告,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刑事制裁,从而达到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刑事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例如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的处罚。
刑事案件是触犯刑法的案件,以及需要进行公诉的案件都属于刑事案件。法律对此有具体的规定,即刑事案件指的是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分则条文的有关规定,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但是刑事案件
超期羁押不算审查起诉的时间。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羁押期满的,若未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应当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
1、欠款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不会构成刑事犯罪。 2、而欠款纠纷可能构成犯罪有两种特殊情形,一种是借款时本身存在诈骗行为。另一种是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后,债务人有偿还能力,拒不执行还款判决或者裁定的,情节严重,就会构成刑事犯罪。
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时效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和追究刑事责任。但要在法定期间内,超过了期限则不再追诉。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公安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对于经过侦查后,犯罪事实、情节清楚明白,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应立即制作《起诉意见书》,然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一级人民检
公安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对于经过侦查后,犯罪事实、情节清楚明白,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应立即制作《起诉意见书》,然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一级人民检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52条,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依据本法第253条,关于第252条提起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
“审限”是指从民事诉讼案件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遵守的期限。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一般是六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刑事案件中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为: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4)羁押期限届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有以下几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