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8
区别如下: 1.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时效不同。人事争议仲裁当事人应当在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劳动争议仲裁的效力: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如果当事人期满不起诉的,则需要按照裁决书规定的内容来履行;若一方拒绝履行的,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若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及时起诉的,则暂未生效。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应当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都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纠纷仲裁的,根据公平公正原则,那么应当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撤诉的途径有2种一是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自己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撤回仲裁。二是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的具体管辖原则包括:地域管辖原则;管辖权具有法定性原则;强制仲裁原则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诉讼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
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是根据其与案件的关联来确定的,产生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是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是申请人,需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而被申请仲裁的就是被申请人,需要是明确的。
当事人对仲裁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起诉。对经过仲裁裁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受理。诉讼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程序,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
劳动争议仲裁具有下列特有的原则:事实清楚原则、着重调解原则;而一般性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合法原则。事实清楚原则是指调解应当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合法原则是指调解程序要合法。自愿原则是指调解应当尊重该当事人的真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