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7
工地受伤不一定认定为工伤。具体是否工伤,由工伤科认定。一般属于以下情形的可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伤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发生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伤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
30天以内要进行报案,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之后判定为工伤,从受工伤事故伤害那一刻计算工伤假;工伤认定没有判定为工伤,去工伤认定期间为病假。工伤假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地受伤能认定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
员工出差受伤,如果是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就应当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员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后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内申请。
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能获双重赔付。根据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当事人可以申请工伤赔偿,同时可以请求交通事故的赔偿。
工伤认定复议期间,不可申诉。根据法律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对工伤认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因工伤医疗费和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
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之后的60日内下达,如遇到专家组出现争议的情况可延迟30日下达。如单位或受伤职工本人对鉴定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员工在工伤认定期间,如果没有重大过错的,单位一般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单位不能在此时辞退员工或者裁员。但是员工可以依法主动与单位解约,或者员工有重大过错的,单位还是可以予以辞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