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7
刑法中没有规定危害社会治安罪,危害社会治安应该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判刑是: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危险驾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犯此罪的,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实践中主要是机动车驾驶员。
危险驾驶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对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进行了规定,犯此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
关于犯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死刑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是对国家危害最严重的犯罪,是刑法首要打击的犯罪。本款对本章所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集中规定了最高刑可以判处死刑。 对犯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没收财产的规定: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
危险驾驶罪在我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危险驾驶的行为危及到了公共安全,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即对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的危险。
危险驾驶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侵害的法益是公共安全,而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客体也是公共安全,因此依法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一章中,属于危
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之处就是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两者之间的区别别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主观方面不同。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是故意,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
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判缓刑。根据法律规定,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同时要符合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等条件。
危害公共安全罪不一定会判处死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
行为人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最高会判处死刑。例如行为人构成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传播传染病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构成该罪名中的放火、决水、爆炸等罪,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则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