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4
不予刑事处罚会留案底。免于刑事处罚也是有罪判决,只是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会有犯罪记录。免予刑事处罚,只是免除对被告人刑罚而没有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点从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必须确认被告人构成犯罪这一条件中就足可得到证明。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
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等。
免于刑事处罚不可以单处罚金。因为罚金也是刑罚的一种,只要判处了罚金,就不能说免于刑事处罚了。 我国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罚金是属于附加刑的种类。所以说,免于刑事处罚不可以单处罚金。
免于刑事责任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即对于已构成犯罪之行为不以犯罪对待,对于该犯罪主体不以犯罪人处置。免于刑事责任的法律效果就是不追究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
醉酒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120毫克/100毫升时,一般处拘役1个月20天。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血液中酒精含量20毫克/100毫升〈含〉以上80毫克/100毫升〈不含〉)以下)处500元罚款,记6分,驾照暂扣1个月至3个月。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免于刑事处罚不属于刑事处罚。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
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
免予刑事处罚一般不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因为即使被告人被免于刑事处罚,说明其仍然触犯了法律构成犯罪,只是其犯罪情节轻微,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不予以刑事处罚,因此不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具体解释是缓刑是对被告人既要定罪,又要判处刑罚,只是所判刑罚暂不执行,免予刑事处罚是依法只对被告人定罪,但不判处刑罚;缓刑主要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根据是犯
免于刑事处罚不属于刑事处罚,是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免于刑事处罚; 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 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