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9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非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的利率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但是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偿还,但是合理的本金及利息还是需要按时偿还。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向贷款人支付利息和返还借款。如果当事人对支付利息和还款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虽然约定了,却约定得不明确,首先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首先,约不约定利息是很重要的。 打借条的时候,一定要将利息写在借条上,这很重要。 其次,约定多少利息是合法的? 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现在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数字上:24%和36%。 约定利息最高约定到年利率24%,超出部分无效
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原则上不能超过24%,未超过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受法律保护,超过年利率24%,但未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已给付的不能再要求对方返还,未给付的也不能再要求对方给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双方可协商约定借条的利率。利息超出法律规定部分,即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以上,不受法律保护,但仅仅是超过法律规定部分的利息不受保护,本金还是受法律保护的。
借款未约定利息的,则视为没有利息,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如果没有约定利息或者利息约定不明的,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当事人之间要约定利息,则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
借款未约定利息,还款时债权人讨要应该采取下列办法应对:债务人可以拒绝支付利息。因为未约定利息的,视为没有利息,债权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而利息约定不明的,除自然人之间借款的以外,债权人才可以讨要利息。
对于借款利息的约定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不违反法律法规即可。他人借钱不还可直接明确跟对方要,如果对方拒不还款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借款利息的约定应当是根据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但是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即不能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如果超过,则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借款未约定利息按照以下情形处理: 一、借贷合同关系中,没有约定利息的,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债务人可以不用支付利息。 二、非自然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单位间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