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3
行为人若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应当按照以下方式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有:1.基于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2.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民事权利能力的基本法律特征有以下几点: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
公民被拘留后的权利如下: 1、公民被拘留或被逮捕后,其正当的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2、在讯问时有权为自己作无罪的辩护; 3、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在24小时以内安排讯问。
我国公民享有下列基本权利: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
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一般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我国公民的主要权利有: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2、无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背景、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如何,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
民法总则宣告死亡的顺序为: 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四年或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二年; 2、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死亡宣告的申请; 3、符合条件的,法院宣告死亡。
民法总则预定监护的规定是: 1、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