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9
刑事案件二审改判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2)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
构成决水罪既遂的处罚:行为人构成决水罪既遂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决水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上是故意;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破坏堤坝、堵塞或破坏渠道、闸门、使水改道泛滥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一般情况下,犯决水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会判处三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 2、如果决水导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受到重大损失的,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决水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这是决水罪区别于
构成决水罪的处罚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决水罪应按下列标准予以处罚: 1、构成决水罪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决水致人重伤、死亡,或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事案件重审的具体情形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如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违反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违反回避制度的;应当裁定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刑事案件法院判决最短是拘役,拘役是一个月至六个月有期徒刑。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
刑事处罚中,需要服刑而期限最少的处罚措施是拘役,拘役最短的期限是一个月,最长为六个月。违反刑法导致犯罪的,法院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需要看具体的案情
执行判决失职罪的构成: 1.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行为是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 3.本罪的客体是侵犯了司法程序以及司法活动; 4.本罪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
若犯罪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失火罪的,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判处其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失火行为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一般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量刑档次内裁量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