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9
渎职罪特点有: 1、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智能性。 2、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3、渎职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与原案当事人之间大多具有行为的相关性和利益的一致性。 4、具有责任的分散性和背景的复杂性。 5、案件具有多变性和反复性。主要有三类,即滥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渎职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都不属国家机关范畴,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的现象。
渎职罪追诉时效判决书,一般在犯罪之日开始发放。对于犯罪份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的,将不会再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对于法定刑最高刑事不满五年的有期徒刑,需要经过五年才会不进行追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渎职类犯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妨碍了我国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行机制以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国刑法规定了惩罚手段。对于渎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渎职情节特别严重的、造成了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则应该判处
如何对渎职罪进行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
渎职罪立案标准会区分具体的罪名。例如在滥用职权罪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或者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就应立案。
渎职罪四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主体要件:犯罪主体限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渎职罪是渎职类罪名的统称,并不是单独的一个具体罪名,它包含了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等罪名,玩忽职守罪的最高量刑年限是七年,徇私枉法罪的最高量刑年限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渎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 1、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是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4、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渎职罪的种类包括以下:滥用职权类,例如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玩忽职守类,例如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和徇私舞弊类,例如徇私枉法罪等。
渎职罪有追诉时效。渎职罪追诉时效具体如下: (1)渎职罪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五年; (4)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