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52条,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诉。依据本法第253条,关于第252条提起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
提供法律咨询,与侦查机关协商;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指控的罪名和案件进展情况,详细分析嫌疑指控和量刑;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情形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会见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应尽量避免刑讯逼供。根据《公安
刑事案件起诉立案顺序是先立案侦查,在决定是否移送审查起诉,再决定是提起公诉。刑事案件立案后诉讼流程如下: 1、侦查阶段,由侦查机关进行案件证据的收集,必要时可以对犯罪分子采取强制措施,包括拘留、逮捕等。但在侦查阶段,最长的羁押期限为37天;
1、犯罪嫌疑人在逃,一直没有归案,而其他的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或者关押时间已到,只好在提请批准逮捕书或起诉意见书中对在逃的嫌疑人使用“另案处理”。 2、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侦查完毕,可先行处理,故而对未侦查终结
行政案件是否影响政审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当事人曾受到过行政处罚的,能不能通过政治审查要依据处罚的类型和程度来决定,如果只是对当事人进行警告、罚款等的行政处罚,一般政审是可以通过的。
(1)拘留的性质不同。行政拘留是对行政违法公民,主要是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公民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具有制裁性和惩罚性。刑事拘留是对触犯刑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具有预防性和强制性。对行政拘留,被拘留的公民可以向决定机关
第一,针对的行为不同。行政处罚针对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而刑罚针对的则是已经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行为。性质相同的行为,由于恶劣程度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就会受到不同性质
行政责任,是违反了国家行政法规而需承担的责任,是一种民对官的责任,主体之间是不平等的,比如违反工商管理条例,特许经营规定等等。本质上是行政机关对违法个体的处罚行为。刑事责任,是最严重的一种责任。只有触犯了《刑法》的犯罪行为才可能会承担刑事责
刑事案件不结案最后的处理方法:刑事案件不结案超过期限的可以投诉;公安机关应当对立案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收集、转移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轻微或者重大的证据材料,现行犯罪嫌疑人或者重大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提前拘留;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
如果想要提起刑事自诉,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1、提起自诉的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2、被告的相关信息,包括身份信息、住址信息、联系电话等;3、提起自诉的自诉状,其中要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犯罪经过以及犯罪结果交代清楚;4、现有的所有的证据材料
刑事案件不立案的情况下有两种解决方式,1、取得不予立案通知书后,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公安机关仍不服复议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2、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申请立案监督,经审查认为有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属于本辖区的,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的区别: 1、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法律事件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