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1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劳动仲裁员工有申请期限。发生劳动争议时,员工申请劳动仲裁的规定期限是一年,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企业不给休年假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于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因休息休假而产生的争议,在劳动仲裁委的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劳动者可以在仲裁时效内及时去提出申请。
只要公司不按期发工资,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劳动仲裁作出裁决书或者调解书后,开始生效的,当事人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裁决书或者调解书规定履行期间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人民
劳动仲裁在当地执行。劳动仲裁胜诉后,只要对方不提起诉讼,裁决即生效。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对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可以向对方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强制执行执行。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一方一直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
劳动仲裁完成后当事人按生效的裁决书履行,逾期不履行的由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是已经解财产线索;向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需要补充材料的,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等。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六个月。
在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当事人不服行政强制执行裁定的可以申诉。当事人如认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合法,目前可以有以下两种救济途径:一是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非诉审查程序中提出异议。二是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劳动仲裁机关不属于行政机关,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有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