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9
伤情鉴定,既要考虑当时受伤状况,还要结合治疗后的恢复状况综合评估后再对照鉴定标准进行。具体评估结论专业性太强,应向法医咨询。评定原则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
伤情鉴定根据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为依据进行鉴定。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以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
伤残鉴定以《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为标准。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及时申请工伤的伤残鉴定。
我国法律的规定工伤鉴定十级是: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等等。
工伤鉴定的依据为《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依据工伤致残者于评定伤残等级技术鉴定时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伤残程度进行综合判定分级。
工伤认定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的根据是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目前以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为标准评定伤残等级(GB/T16180-2014)。
停工留薪期的期限是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情诊断意见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若住院,一般会根据出院时间确定。因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也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经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
职工工伤鉴定依据:符合1级至4级伤残评定标准的,被视为丧失劳动能力。5级至6级,这类型中的大多数人丧失了工作能力。7级到10级是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国家制定的工伤、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标准,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员
工伤致残鉴定的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工伤伤残等级的鉴定依据主要是《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根据该规定可以确定职工的工伤级别,例如职工具有极重度智能损伤等情况的,能鉴定为工伤一级;具有全身瘢痕面积<5%,但≥1%等情况的,能鉴定为工伤十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