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4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条件是: 1.职工本人没有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
工伤鉴定即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
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或收尾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履行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职业
工伤认定的主要条件如下: 1、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或收尾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
认定工伤的条件:受伤的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具有劳动关系;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时,因工负伤;或者具有在上下班前后,在单位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而受伤等情形。
认定工伤的4个条件有: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
工伤认定应当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 法律规定,如果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则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当
认定为工伤主要依据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工伤认定是社保行政部门等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遭受的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而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是因工作原因收到事故伤害的;是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是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等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工地工伤事故的认定方法有: 1、按要求填写的《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 3、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及相关病历复印件; 4、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
撤销缓刑应当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向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提出,并由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依据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根据《刑法》可知,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只要在考验期间认真改造,遵规守纪,则有可能会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向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由该人民法院进行监督和审判。缓刑考验期间,主要是由公安机关考察,再上报到人民法院,作为申请缓刑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