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7
法院受理土地承包纠纷,但是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就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做出的调解意见不服而提起的诉讼和失地村民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获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案件法院不予受理。
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可以到土地所在地市仲裁机构申请解决。当事人申请土地纠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
土地出让合同纠纷能仲裁的。但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才会被受理: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或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适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适用一般诉讼时效,也就是三年的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土地侵权纠纷案件法院会受理。《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引起的争议等五种情形属于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
土地确权属于县级以上政府的职权。乡镇政府无权对土地进行确权,当然,乡镇政府可以对土地权属纠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县级政府提出确权申请。另外,对于土地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
土地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请求处理;乡镇不受理的当事人可直接向县政府申请,由受理机关对土地纠纷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纠纷的,诉讼的时效一般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农村土地纠纷起诉书的事项有:原告、被告双方身份信息等基本情况;案由和诉讼请求;农村土地纠纷事实及证据理由;本案诉讼费的承担;起诉人署名以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