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26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该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中止的,则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仲裁时效期间。
法律并未具体规定拖欠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应该以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为发放工资。约定日期没有发放的就属于未及时发放工资。只要是拖欠工资就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一般不可以。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所以拖欠几年的工资超过了仲裁时效。但是如果有法定的中断事由,如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则可以重新计算期间;再如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等。
离职之后公司拖欠的工资是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的,申请劳动仲裁的一般时效为一年,并不是说一年之内没提就不能再申请劳动仲裁了,要是期间有持续采取向老板追偿或向有关部门寻求救济帮助或存在老板承诺付款等情形的,那么仲裁时效可以重新计算的,仍然可以采取
老板拖欠工资可以直接找劳动仲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报酬争议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交书面申请书和相关证据。
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之内。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来维护其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月的时候,劳动者可以向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是劳动者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工资被拖欠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否则将超过仲裁时效。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 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将应诉通知书及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并要求其在15日提交答辩书和证据。 对于职工一方在30人以上的集体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 二、三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一般工资拖欠超过一个支付周期的,劳动者催告后仍不支付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讨要工资: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