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3
行为人侵犯未成年隐私权的,未成年的监护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侵权责任。此外未成年的监护人也可报警,警方一般会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未成年保护法是1991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颁布,1992年1月1日起施行。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侵犯隐私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
未成年人隐私被别人泄露的处理方式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泄露隐私者,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但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在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可以由孩子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组织承担起监护职责,父母不履行监护义务的,有关部门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权。
《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
1、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并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