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诉讼时效和起诉期限的区别: 1、计算不同。诉讼时效一般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起诉期限一般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2、适用不同。诉讼时效适用《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起诉
第一、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如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5条第2款规定之10年期间。第二、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之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需一个要件,
原则上合同违约起诉有效期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最长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根据不同情形可能会发生中止、中断的效果。
技术合同诉讼时效的特别规定是: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算。
合同违约起诉的时效一般是三年。合同纠纷属于普通民事权利争议,因此适用于《民法典》规定为三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权利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对方违约致使自己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同时,合同违约起诉还适用于二十年最长保护期限。
合同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二十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
《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
合同不可以约定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它是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明确予以规定的,它并不具有约定性,所以当事人自己是不能够篡改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合同不可以约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由法律强制性规定。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前者仅适用于请求权,后者主要适用于形成权;前者会导致胜诉权消灭,后者导致权利本身消灭;前者可以中断、中止、延长,后者为不变期间。
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异同点: 1、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客体不同; 2、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长短不同; 3、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不同; 4、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后果不同。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届满并不消灭当事人的实体权利;除斥期间的届满则使权利人的该项实体权利消灭。 (2)制度目的不同。诉讼时效目的在于否定原来的关系,维护新的关系,除斥期间的目的在于维护原来的关系。 (3
合同约定诉讼时效是无效的。 诉讼时效期限是不可以由双方约定的,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