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9
卖假货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构成销售劣药罪的要素是: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权利。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扰乱、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 1、伪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 2、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 3、扰乱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 4、达到数额大的程度。 (三)本罪
伪造企业印章罪的构成四要素指的是: 1、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活动的声誉;同时构成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侵犯。 2、主体为一般主体。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
犯罪嫌疑人构成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既遂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持有假币罪的犯罪构成有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运输假币罪的犯罪构成有: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观方面上表现为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1、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货币不是商品,不能出售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更不可能存在用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某一货币的情况。只有伪造的货币,才能有以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或者购买的可能,因此,无论是出售者还是购买者,其主观上想牟取非法利益,发不
制造假币构成犯罪的标准是: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仿照货币的形状、色彩、图案等特征,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出外观上足以乱真的假货币属于犯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情形的,处十年
构成走私假币罪的处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构成运输假币罪的量刑: 1、犯运输假币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20万元的罚金; 2、运输假币的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50万元罚金; 3、运输假币的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徒刑,并处
构成购买假币罪既遂的处罚是: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金融工作人员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