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下列情况下劳动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缔约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或者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劳动合同主体双方同时变更情形:第一类是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第二类是用人单位将员工转至关联企业或其他公司的情况。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可以继续履行原合同,劳动合同继续有效;要求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应根据劳动者已提供服务的年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变更合同范本只要是当事人协商一致,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都是可以的。合同内容一般包括有合同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合同的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其合同: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民法典》生效实施后,当合同
可变更合同的情形: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合同时明显不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5、因乘客危险订立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实施后,当合同履行情况发生变化时,当事人也可以申请变
合同可变更的情形,具体如下: 1、如果合同约定了可以变更的条件,合同可以在条件实现时变更; 2、合同的内容是当事人协商达成的结果,体现了意义自治的原则; 3、双方协商一致的,也可以变更合同; 4、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反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
变更劳动合同的手续是: 1、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告知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变更的内容; 2、在一定的期限内双方进行协商; 3、签订变更协议,载明变更的具体内容,变更的时间,且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具体指的是签订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发生变更,一般是用人单位变更,比如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但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变更劳动合同的一般包括两种类型:法定变更和协议变更。法定变更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时,经过当事人一方提出,可以变更企业劳动合同;协议变更是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对企业劳动合同经变更,同时这种变更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劳动合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劳动合同的未变更部分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的变更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是生产或者工作任务的增加或减少; (二)是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或缩短; (
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不包括用人单位利益至上原则。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对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的法律行为。
变更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1、必须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之后,在合同没有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的有效时间内进行; 2、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3、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变更劳动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劳动合同需具备的条件:双方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且采用了书面形式;或者缔约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一致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