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 1、被害人; 2、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 3、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4、人民检察院。
交通事故刑事没有诉讼时效,只有追诉时效,追诉时效为10年。根据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而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七年以上,所以追诉时效为10年。
人民法院对民事部分进行第二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已经生效。 1、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为10天。 2、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即对判决不
交通事故诉讼刑事自诉的立案材料有: 1、原告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或护照复印件,港澳同胞身份证明复印件。 2、自诉人受伤害的相关证据或公安机关的报案材料及法医鉴定。 3、被害人应提交交通事故被告人事故责任证明材料及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予追究被告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案件性质不同。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由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有权提起,并互相有反诉权;举证责任不同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 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
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由合议庭审理,审理期限为二到三个月。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民事诉讼的流程如下: 1、书写起诉状; 2、向管辖法院递交起诉状以及相关证据材料; 3、法院受理; 4、法院调查; 5、开庭审理; 6、法庭调查; 7、法庭辩论; 8、法庭调解; 9、宣判。
1.原告和被告是民事诉讼中处于相互对立地位的两方诉讼主体,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发生、发展和消灭有重大的影响作用。2.第三人,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具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