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5
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
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如下: 1、间接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2、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
行政处罚的执行原则包含有: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处罚与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1.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罚款、划拨存款、查封拍卖、代履行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九条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实施土地行政处罚的主体一般与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相同。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行政主体。 1、行政机关。 其特点在于: (1)单独实施: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权。此为行政处罚的一
其主体限于3类: (一)特定的行政机关。即只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明确授予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才能实施行政处罚。 (二)法律、法规授予行政处罚权的组织。 (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行政处罚是对特定对象
强制执行的条件:一是必须有有效的行政裁判文书,如一审判决,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无人上诉,二审判决作出后生效。第二,裁判文书必须有可执行的内容。例如,财产关系的人身关系一般不能强制执行。第三,义务人拒绝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实施时间是:199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有以下三类: 1、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必须由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权按授权的范围实施行
行政处罚法的主体是:享有立法权并经法律明文规定,或者授权的国家机关。行政执法主体一般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行政执法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