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7
符合法定情形应当回避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种: 1、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不批捕逮捕的情形包括: 1、被拘留的人不涉嫌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2、涉嫌犯罪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或者没有逮捕必要的; 3、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事实不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的条件有: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等。
不存在合法转包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承包单位不得将其所承包的工程转包,如果承包单位违法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的,还将吊销资质证书。
逮捕适用于下列情形: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现实危险、可能毁灭罪证等社会危险性较大的情形的。
逮捕的法律规定:适用对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是否逮捕;由公安机关执行。 逮捕适用下列5种情形: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
刑事诉讼终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某种情况致使诉讼没有必要或者不应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的制度。具备以下情形,刑事案件适用诉讼终止:第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人民法院不认为是犯罪的,此时诉讼已经没有必要进行,刑事诉讼终止;第二犯罪实行
法人解散的情形通常包括法人的权利机构决议解散、被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等,此时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若是没有依法清算的,由清算义务人承担责任。
不批准逮捕的情形有: 1、被拘留者不涉嫌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明显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涉嫌犯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判处以下刑罚,或者不需要逮捕; 3、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不符
应当变更批准逮捕的情形: (1)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宣判后立即释放。 (2)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
侦查人员在勘查、搜查的过程中,对于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品和文件,依法予以提取、留置、封存的一项侦查措施。扣押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提取和保全证据,以求准确认定案情。刑事证据的侦查扣押是一种强制性的证据收集行为,一般是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刑诉法取样规定包括:辩护律师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未提交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并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