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6
对于中小型医疗机构,在过错明显的时候,对构成医疗事故无争议时,争取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起诉医疗事故的方式: 1.起诉方准备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应当举证证明医疗机构存在不当行为、自己受到损害的事实、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一方存在过错。 2.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3.递交起诉状和其他相关材料之后,人民法院会予以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等等。
医疗事故的调解主要涉及到民事赔偿等争议,医患双方愿意协商的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调解时要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按相关规定计算赔款数额。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由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对
发生医疗事故后,协商如下: 1、患者可以和医疗机构进行协商沟通; 2、患者也可以委托他人进行协商,委托他人的,应当出具委托协议书; 3、患者与医疗机构经过协商,就医疗事故处理、赔偿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记载协商的全
下面呢我将针对医疗事故的认定问题,为大家做简单分析: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是一种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
下面我将针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问题,为大家做简单介绍:关于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从启动到最后鉴定意见书的应用,一般包括当事人或法院委托、选择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确定鉴定事项、召开鉴定会、开展鉴定、出具鉴定意见书、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等阶
医疗事故行为的认定是: 1、医疗事故的主体不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4、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5、医疗
发生医疗事故后,取证如下: 1、拍照取证,保存原始证据,如反映事故情形的照片、录音录像等。 2、询问证人,获取证人证言。通过对知情的证人和当事人进行询问并以笔录、录音等方式固定询问内容。 3、收集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关的现场遗留物、原始物品及其
医疗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当地的卫生热线投诉或者到卫生局事故办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并搜寻保存相关的证据。此外受害者还可以找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或者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后,证明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