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
劳动争议申诉时效一般是六十天,即是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异地用工劳动纠纷可以在劳动合同履行地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两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劳动合同就其义务而言,劳动者的义务是提供劳动,而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是支付工资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采用仲裁前置的处理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的,一方可以依法到法院起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有异议的,可以及时提出,由劳动仲裁委审查;如果异议成立的,移交给有管辖权的仲裁委;不成立的,驳回当事人的异议申请;之后当事人对依法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及时去人民法院起诉。
基层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工会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可以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
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合意”的表现,不能是单方意思表示的结果。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但是书面申请更为合适。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房屋产权纠纷的处理如下:首先应按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庭前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时,法院应当根据买卖合同约定或其他相关协议依法审理、出具判决书。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一般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然后一直往后计算至一年。如果发生中断的情形,则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超过该时效的,对方可以提出抗辩。
遇到劳动争议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