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4
妨碍公务罪的法律规定为《刑法》,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妨害公务罪的成立条件: 1、手段要求采取暴力、威胁的方法。但是,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成立本罪。 2、本罪中的暴力程度,仅限于致人轻伤,如果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或死亡的
妨害公务罪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红十字会的职务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
对于妨害公务罪的逮捕条件一般即入罪条件,此罪的入罪条件是根据行为人的暴力程度,以及造成的后果来判断是否可以批捕,而在司法实践中妨害公务罪基本上是,针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属于从重处罚,一般情况下只要构成犯罪,一般都会批准逮捕。因此对
如果妨害公务罪的犯罪行为已经有证据证实存在社会危险,有逮捕的必要性,就可以予以逮捕。 一、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
缓刑是一种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放在社会上改造的刑罚制度。其适用条件有: (1)原判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人不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3)犯罪人同时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①犯罪情节较轻; ②有悔罪表现; ③宣告缓刑
执行公务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和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他们代表的国家的公权和权威,依法不受侵犯。因此我国刑法对妨害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作出了否定性评价。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立案:
妨害公务罪是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犯该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而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就可构成该罪。
妨害公务罪适用缓刑的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等。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妨碍执行公务的,如果符合有危害公共安全、企图逃跑等的行为时,可以进行逮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
妨碍公务罪和妨害公务罪的区别: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3、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4、犯罪主体不同。(一)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则是国家安全。(二)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首先在行为
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3.在自然灾害
妨害公务罪的认定方法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红十字会的职务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一般为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