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3
1、被继承人生前依照税收法规应当缴纳的各种税款; 2、被继承人生前因未履行合同所负的债务; 3、被继承人生前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对受害方所承担的损害赔偿的债务; 4、被继承人生前因实施不当得利而负担的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 5、被继承人生前因是无
诈骗罪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刑法规定网络贷款诈骗的报案方式如下: 1、遭遇网络贷款诈骗,建议到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诈骗行为或者拨打110及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对方的行为涉嫌诈骗罪; 2、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退赔退赃,一般来说嫌犯为了取得被害人谅解
在我国犯贷款诈骗罪是比较严重的,此时是会根据行为人实施的贷款诈骗的行为,所涉及到的犯罪数额、犯罪所得的收益等来确定相应的刑事处罚的标准的,此时不仅仅是会被处以有期徒刑的刑罚的,也是会处以附加刑的罚金的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被拘留后,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三日内向检察院提出批准。检察院收到后七天内作出决定,批准逮捕的,实施逮捕,不批准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三款【骗取贷款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并没有规定转继承问题。但是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的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明确载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
用非法的手段将他人的财物以私自占有的目的,而故意虚构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为: 1、诈骗金额达到较大的标准,即诈骗个人财物为两千元至四千元的情形,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