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0
强奸罪犯罪应根据下列标准予以认定: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犯罪客体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4、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使妇女不能抗拒、不敢抗拒的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认定犯罪预备行为结果如下: (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准备行为有五种:准备工具;练习犯罪手段;犯罪前调查;排除犯罪障碍;勾引共犯。 (二)犯罪的目的是实施某一犯罪,对决定预备行为的性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案件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要求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如果公安机关不撤销案件,请求检察机关申请立案监督,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案件在检察机关公诉阶段,要求检察机关做不起诉处理,并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案件在法院审判阶段,法院会作出无罪判决,如果
根据员工是否知情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员工知道团伙从事的行为属于诈骗仍然积极接受安排从事犯罪行为,此时员工也构成犯罪,属于共同犯罪,需要承担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只是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可能被认定为从犯,因而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已。 第
合同诈骗的认定: 1、主体是个人或单位; 2、客体为复杂客体; 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4、侵犯对象是公私财物。 合同欺诈的认定: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且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被欺诈人因错误而
保险诈骗罪属于金融诈骗的一种,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进行无罪辩护。根据诈骗罪的定义和基本构造可以归纳出诈骗罪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无罪辩护: 1.行为人未实施欺骗行为。诈骗犯罪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必须出于故意,如果因为行为人自身的认识错误进而导致相对人陷于错误认识,则由于行为人没
一般是通过以下要件认定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1、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 2、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骗行为; 3、看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
即根据我国的四要件的规定,须满足下述四个要件时,方可构成诈骗罪。 1、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同时根据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亦不构成犯罪主体,即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主观方
(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 1、准备工具; 2、练习犯罪的手段; 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 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 5、勾引共犯。 (二)具有犯罪的目的即是为了实施某一个犯罪,这个对决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所以诈骗罪的数额,以2000元为起点。
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方法: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
定罪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