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5
如果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则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如果法律、法规未规定的,则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既可以先申请复议再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不一定是行政诉讼的前置。 如,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
行政确认之诉是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而起诉的,在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
一是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
在行政诉讼中,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是要符合下列条件:受害人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而遭受了精神损害;并且造成的后果严重的。
当事人应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罚后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行政诉讼对诉讼时效是有规定的。如果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而起诉的,诉讼时效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如果当事人是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
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
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能中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行政诉讼中诉讼标的是行政事项中的权利关系,以及诉讼案件中涉及到的相关义务情况。诉讼标的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所争执的需要通过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予以解决的民事、经济法律关系。
1.案件性质不同: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告人的犯罪和刑罚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行政诉讼由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提起,行政主体没有起诉权和反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