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7
1、审级不同。一审程序是案件的第一审法院适用的程序,而二审程序却是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案件适用的程序。 2、审判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一审程序的发生是因为当事人行使了起诉权,二审程序的起因是当事人行使上诉权。 3、任务不
民事诉讼中一审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则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经过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则期限为三个月,特殊情况经过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一审程序: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
民事诉讼庭审流程如下: 一、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二、法庭调查。主要是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
1、庭审准备: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2、法庭调查: (1)
1、民事诉讼采用两审终审制。 2、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依法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
一、起诉: 1、原告除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正本外,还应按被告及第三人的人数提供诉状副本: 2、诉状附有与原告的诉讼请求及其主张相关的证据原件或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证据复制件 3、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证明。原告或被告是法人的,还需递交最近一次的
当事人不服裁判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围绕当事人的上诉请求进行审理。当事人没有提出上诉请求的,不予审理,但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在二审审理中,当事人可以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
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主要包括: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
民事诉讼发回重审案件审理程序是: 1、发回重审的案件立新的案号; 2、开庭审理时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3、核对当事人身份; 4、法庭调查,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 5、双方辩论; 6、案件评议和宣
要严格履行诉前程序。发现可能属于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案件线索,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要求检察院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应当依法督促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建议辖区内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有
民事诉讼没有公诉人。这个概念只在刑事诉讼里才有。所谓公诉案件,亦即刑事公诉案件,是指由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相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公诉人即其中的起诉人,我国的公诉机关为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不是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既包括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又包括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