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 1、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2、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
判处拘役可以缓刑保释。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悔罪;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因此,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符合上述条
累犯的认定条件之一是被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的一般是不会构成累犯的。构成累犯需要满足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的,才会构成累犯。
不适用。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拘役是不能社区矫正的。 一、拘役是刑罚中的主刑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二、拘役有如下特点: 1
判拘役可以监外执行。监外执行是一种特殊的刑法执行方式,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妇女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刑罚,可暂由罪犯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执行,并由罪犯原属
判拘役可以提前出来。刑法规定了减刑制度,即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的,应当减刑。因此无论是被判处拘役还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只要在
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犯虽然被剥夺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但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被剥夺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不一样,体现在执行机关不是监狱,其次是其参加劳动,可酌情获得报酬。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
肇事罪有可能判拘役。机动车驾驶员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或者死亡,亦或者是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诈骗罪有可能判拘役。 诈骗是以金额多少来判刑的。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累犯不能判拘役或管制,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