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28
原告在起诉状中撒谎的,人民法院可以给予当事人拘留、罚款等的处罚。 如果原告的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将构成虚假诉讼罪,将受到刑事处罚; 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还可以并处15天以下拘留。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不起诉情形中的一种,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和诉讼经济原则的具体体现。其适用的对象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由于作存疑不起诉处理的案件会涉及到具体的刑法罪名,人们通常将这类案件称之为“疑罪”。存疑不起
一般案件,败诉的一方需要承担诉讼费,双方都需要履行生效判决的义务。败诉一方不按期履行判决义务的,胜诉方可以在判决生效之后,去一审法院或者败诉方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由于恶意诉讼往往是恶意当事人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法院若不处理势必会侵害到对方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会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声誉。我国现行制度对恶意诉讼进行了严惩。
民事诉讼中被告不出庭的后果为缺席审判,即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提交的证据,直接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不论是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的,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1、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都会直接引起终结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 2、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诉讼费用由原告或上诉人
当事人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 (一)负担相关执行费用。 (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根据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现行实行二审终审制度。一次上诉不成功的,判决生效并执行。不得再次上诉,但可以申请再审,在申请期间不影响案件的执行。两审终审制度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后,即审结的制度。对第二审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次上诉,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可知,使用造假借条被起诉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1、民事诉讼的请求是得不到支持的。 2、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罚款以及拘留。 3、如果所犯情节严重的,涉嫌虚假诉讼罪的,将会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