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6
在我国劳动者年休假的法律规定主要为《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
关于产假的规定:女职工正常生育子女的,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42天。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其配偶的陪产假。规定其丈夫享受陪产假的,应该是当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一般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男方享受十五天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含人工流产),其所在单位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按下列规定给予产假:三个月以下的,产假15天;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至四个月的,产假30天;四个月以上(含四个月)至七个月的,产假四十二天;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按正常产假
2022年休探亲假的规定: 1、如果是员工想要探望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的,每年给一方一次探亲假,三十天; 2、还没有结婚的员工,每年一次探亲假,二十天或者两年一次探亲假,四十五天; 3、已经结婚的员工,四年一次探亲假,二十天。在员工探亲假期和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其配偶的陪产假。规定其丈夫享受陪产假的,应该是当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一般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男方享受十五天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国家规定法定产假是98天。产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生育流产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
原则上应该是生产前15天开始休产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但这产前15天并不是固定的,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决定,需要与公司商议一致后决定,如果提前一个月休,生产之后的产假就会相应减少。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固定,女职工享受九十八天产假,其中产前假十五天;难产者,多给予十五天产假;多胞胎者,每增加一个婴儿,可多享受十五天产假。女职工怀孕四个月内流产的,享受十五天产假;怀孕四个月后流产的,享受四十二天产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女职
原则上应该是生产前15天开始休产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但这产前15天并不是固定的,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决定,需要与公司商议一致后决定,如果提前一个月休,生产之后的产假就会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