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7
医疗事故争议一般可通过双方协商、调解、仲裁、法院判决等方式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后,患方可以先和院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在当事人双方之间产生约束力。如果和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卫生行政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该及时上报,然后与患者协商,看能否通过协商解决相关事宜。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
医疗事故发生后,对患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保存和收集病历等证据材料,因为诉讼是关于证据的,没有证据,所以不可能支持他们的损害赔偿请求。 目前,医疗机构在治疗患者时尚未主动向患者提供病历等相关信息。 因此,医患纠纷发生后,患者只能及时掌握纠纷
不能报销。在购买保单的时候,保险合同上早已约定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和标准计算保险赔偿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医药费会依据社保标准进行核算,非社保用药(自费药)在最后赔偿时,保险公司会扣除,即保险公司是不赔自费药的。自费药,也就是在社保范
医疗事故免责事由如下: 1、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抢救垂危患者生命,造成不良后果;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病人病情异常或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事故; 3、在现有医学科技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测或不可预防的不良后果;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
当事人提起医疗事故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医疗事故诉讼期限一般为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当医疗事故出现之时就进入了起诉期,当事人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医患之间发生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即患者或患者家属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医疗事故发生之后的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超出诉讼时效的,将丧失胜诉权。 根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据此,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为死亡后一年内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