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1
遗嘱继承是指当事人订立遗嘱将自己死后的合法财产进行分割的行为。我国法定的遗嘱形式就只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
继承人作为遗嘱见证人遗嘱是无效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继承人、受遗赠人和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房产遗嘱继承不可以代位继承,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亲属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子女的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
如果有遗嘱继承,是优先于法定继承的,所以,遗嘱继承可以否定法定继承。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没有遗嘱,可以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遗产。 法定继承中,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没有遗嘱需按照法定继承来分配遗产,因此没有遗嘱法定继承人可以继承遗产。首先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即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只要存在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且其愿意继承,遗产就由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那就由
遗嘱继承中是有转继承的,转继承既可以适用于法定继承,也可以适用于遗嘱继承和遗赠。 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遗产分割之前,因为某种缘故尚未实际取得遗产而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其应继承份额转由他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是有数份不同形式的遗嘱的,其中有公证遗嘱的; 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继承遗产,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继承遗产。
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即使房产继承的遗嘱没有办理公证手续,法律也承认其具有法律效力: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等。
遗嘱中继承人死亡遗嘱不一定有效。 如果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且遗嘱只指定了一名继承人的,则该继承人死亡后遗嘱时效,遗产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或者立遗嘱人可以重新立一份遗嘱;如果指定了多名继承人的,则遗嘱继续有效,属于死亡的继承人继承遗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