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1
1、行政诉讼的执行,必须在具备法律规定的一定条件后才能发生,没有这些条件,执行程序也就不能启动。 (一)须有执行根据,就是强制执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即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赔偿调解书。 (二)须有可供执行的内容。一般是指赔偿;实施特定行为
起诉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按顺序写成: 1、原告的身份信息。原告是个人的,应当写明原告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原告方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另还需写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合同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诉讼时效适用于民法通则中一般的时效规定,即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诉讼时效为1年;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1年;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书写起诉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原告人和被告人信息写清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住址等信息; 2、诉讼请求; 3、事实与理由; 4、证据材料来源; 5、落款和签字日期。
行政诉讼的裁判方式: 1、驳回原告的行政诉讼请求。 2、判决行政机关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3、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机关,判决其履行法定义务。 4、判决具有支付义务的行政机关,履行支付义务。
行政复议的申请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意思表示。
行政诉讼判决的执行方式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由第一审人民法院采取相关措施强制执行。
诉讼书的格式是包括双方当事人的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基本身份信息;委托代理人以及法定代理人的基本信息;请求事项;事实与理由;受诉法院名称以及签名与日期。
起诉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按顺序写成: 1、原告的身份信息。原告是个人的,应当写明原告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原告方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另还需写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民事起诉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