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先履行抗辩权是由后履行一方针对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行为抗辩权;而不安抗辩权是由先履行一方针对后履行一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债务而享有的抗辩权。
监护权抚养权之间的区别:监护权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
狭义的抗辩权与抗辩权的区别在于: 1、功能的不同,抗辩权的功能在于虽认可对方的请求权存在但阻碍请求权的行使;“狭义的抗辩”的功能则在全部或部分否认对方的请求权存在; 2、主张的不同,在诉讼中,法院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职权主动适用“狭义的抗辩
1.意义不同。后履行抗辩权,其意义在于保护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的当事人双方的履行利益。而先履行抗辩权,则反映了后履行义务人的履行利益,主要是指期限利益和顺序利益。 2.规则不同。后履行抗辩权不是对违约抗辩,而先履行抗辩权则本质上是对
代理词与辩护词的区别如下: 1、产生根据不同。 2、诉讼地位不同。 3、诉讼任务不同。 4、适用范围不同。 5、权利内容不同。 6、权限范围不同。 7、活动名义不同。
一、三大抗辩权的区别: 1、主张权利人不同。先履行抗辩权的权利人是合同中的后履行义务一方,不安抗辩权的权利人是合同中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中,双方当事人都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2、法律义务不同。主张不安抗辩权的当事人有通
亲权和监护权的区别在于 1、性质不同。亲权是亲属法上的身份权;监护权是亲属法以外的身份权。 2、权利主体不同。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身份权;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身份权 3、产生原因不同。亲权基于亲
监护权和抚养权的区别: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而抚养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和培养,既是一种法定权利,也是一种法定义务、责任。有监护权并不代
性质不同。亲权确定的是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身份权,属于亲属法上的身份权,规定在婚姻家庭法中。 监护权在我国立法体例上属身份权,但不是亲属法上的身份权,而是亲属法外的身份权,是我国民法民事主体制度的组成部分。
同时履行抗辩权与先履行抗辩权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没有规定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当事人另一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权拒绝先为给付的权利。 2、先履行抗辩权,本质上是对先期违约的抗辩。先期违约是指一方当
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如下: 1、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但是,监护制度更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从这个意义来讲,监护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似乎更为妥当; 2、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
顺序履行抗辩权不是同时履行抗辩权,而是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