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9
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
《规定》明确发生重大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并造成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经济损失的,其上一级单位的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追究责任: (一)对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不传达、不贯彻,致使下一级机构
员工岗位工作出现失误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员工因过失造成公司损失的应当适当赔偿。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员工因为过失造成公司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应当有证据证明损失的事实,并按劳动者过错程度,适当确定赔偿金额,一般只是部
员工岗位工作出现失误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员工过失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可以要求员工按照实际损失数额赔偿,也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赔偿损失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凡造成经济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按下列比例标准承担赔偿责任:
造成公司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过错的大小、损害的程度等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是承包人因施工失误而造成损失的,承包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发包人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设备、场地、资金、技术资料的,因由发包方赔偿损失。
工作失误造成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扣发工资。根据法律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