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9
员工造成公司损失,公司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是否应该赔偿用人单位,这需要区别对待: 1、劳动者故意造成的损失需要100%全额赔偿用人单位,比如故意破坏用人单位的产品、设备等;劳动者存在重大过失的,需要赔偿用人单位50%左右的损失;明显可以避免的错误,比
施工失误造成损失一般都是要赔偿的。因为施工方与承包方签订了合同,造成损害属于违约行为,造成损失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发包人有权请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经过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后,造
施工造成失误造成损失应该赔偿。赔偿按照谁过错谁担责的原则来赔偿,如果是因发包方不按约定提供施工材料、技术资料,不按时支付工程款项造成的,则由发包方赔偿。
按照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赔偿标准进行支付。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
劳动者因工作失误给用人单位造成500万经济损失的,双方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赔偿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
员工造成公司损失赔偿法律依据是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应当从多方面考虑,劳动者是否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操
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根据以下三种情况赔偿: 1、如果公司和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员工的赔偿责任,并且公司在可以完成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员工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员工如果因为违章操作,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比如喝酒后失误,结果工作时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