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 就不应认
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
一、交通肇事适用缓刑的条件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出于过失肇事过失由小到大分为这样几类: 1
交通肇事罪逃逸是不可以判处缓刑的。根据法律规定,肇事逃逸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
属于先逃逸致人死亡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刑事拘留最长37天: 1、一般情况下应当在3日内提请检查院批捕,检察院应在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 2、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内作出是否批捕的决定;
发生交通肇事后,如果肇事司机逃逸的话,是不能采取私了的方法解决交通事故问题。此时,肇事司机应当及时投案自首,向交警部门承担行政责任,如果构成犯罪的,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即使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事故致死人逃逸判刑如下: 1、先死亡后逃逸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 3、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